刘忠范院士到我们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日期:2015-11-18发布者:曹美萍浏览次数:347

   2015年11月17日刘忠范院士在闵行校区实验D楼207报告厅为化学院的师生做了题为:“二维碳材料的魅力、现实与未来”的学术讲座。

  刘忠范,北京大学Betway必威西汉姆联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1984年留学日本,1990年获东京大学博士,1991-1993年日本国立分子科学研究所博士后。1993年6月回北京大学任教,同年晋升教授。1993年获首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资助,1994年获首批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首批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杰出人才。

  主要从事纳米碳材料、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和纳米化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2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6项。曾任国家攀登计划(B)、973计划和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界面纳米工程学”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三期)。1997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7年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获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和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

  现任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低维碳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物理化学学报主编,APL Materials、科学通报、化学学报副主编,Adv. Mater.、Small、Nano Res.、NPG Asia Mater.、J. Photochem. Photobiol. C Phtotochem. Rev.、ChemNanoMat等国际期刊编委或顾问编委。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石墨烯是碳材料家族的又一个传奇,已经演绎出长达十年的研究热潮,目前仍无降温的迹象。石墨烯热又引发了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淘金热,h-BN、MoS2、石墨炔、硅烯、锗烯乃至磷烯等,可以列出一长串的热点材料。我们从2008年开始进入石墨烯领域,在化学气相沉积生长和石墨烯化学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代表性的成果包括:发展了双金属合金、IV-VI过渡金属碳化物等新型CVD生长催化剂,实现了单层、不同转角双层石墨烯的可控生长。刘忠范院士还提出了马赛克石墨烯的概念,并实现了此类二维石墨烯超晶格结构的控制生长。为克服金属衬底上生长石墨烯的转移问题,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绝缘衬底上的石墨烯生长方法研究,包括石墨烯在任意玻璃表面的生长、单层氮化硼表面的生长以及钛酸锶单晶表面的生长等。

  石墨炔是最近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另一类二维碳材料,刘院士课题组从2013年起开展了石墨双炔的化学合成工作,实现了铜表面上石墨双炔纳米墙阵列的偶联合成,单晶畴区尺度达200纳米。本报告重点介绍了石墨烯和石墨炔等二维碳材料的合成问题,将结合其课题组开展的研究工作,阐述二维碳材料合成上的诸多挑战和发展趋势。

刘忠范院士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都对报告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积极沟通交流,踊跃提问。刘院士对每个问题都做了详细解答。本次讲座生动有趣,有理有据,给我们现场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带来了灵感上的启发,也提高了我们的水平,开拓了我们的眼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