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介绍

发布日期:2023-10-30发布者:曹美萍浏览次数:10

一、院情简介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成立于20151月,其前身化学系成立于 1951 年,是必威西汉姆联官网最早成立的理科系之一,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化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师范教育的基地。化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在国际权威的ESI学科排名中,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行列,位列第117名;在Nature Index学科排名中,化学位列全球高校第94位。化学专业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学院由化学系、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成,拥有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分中心、上海市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化学实践工作站,主办的《化学教学》是引领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期刊。

二、专业定位

化学专业分为师范、非师范、拔尖三个培养方向,其中拔尖班从化学(非师范)新生中择优选拔,每届不超过30人。通过“四高”(“高水平师资—高水平课程体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人才培养过程”)机制,培养具有良好科学、人文素养,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和化学科研人才。

三、培养优势

1.精准对接中学化学教育,培养卓越中学化学教师。

依托于“三习”、“三位一体”的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专注于师范生养成教育的第二课堂和师范生海外研修计划,培养德业双修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

2.科研推动创新,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

依托高水平科研、师资和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研教结合,建立高质量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推进院校合作、教科融合,培养化学拔尖人才。

依托中科院有机所、大化所等优势科研平台,联合举办“化学菁英班”,共同培养化学拔尖人才。

四、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强,近年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师资。现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2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9名、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31名。高层次人才立足本科人才培养一线,高级职称教师100%为本科生授课,4名教授获得“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称号,4名教授获得宝钢奖,3名教授获得校级师德标兵称号。

五、核心课程

化学专业(师范)业核心课程:《化学原理》、《无机化学》、《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物质结构》、《高分子科学》、《化工原理》,以及相关实验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教案评析》,以及相关实验和实践课程。

化学专业(非师范)业核心课程:《化学原理》、《无机化学》、《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物质结构》、《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基础》,以及相关实验和实践课程。

 “化学菁英班”核心课程:《化学原理A》、《无机化学A》、《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A》、《有机化学A》、《物理化学A》、《物质结构A》、《高分子化学A》,以及相关实验和实践课程。

化学专业实行“主干课程规范化,选修课程系列化,实践环节基地化,学术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核心课程《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实验》为首批国家一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教学论》等核心课程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物理化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六、科研实践

学院始终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坚持“高水平师资—高水平课程体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思路,强化实践教学,研教结合,通过高水平的师资和科训、优质科教平台和学生科研创新平台的共享共建,推动高质量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科研反哺教学”的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通过落实“学业辅导员”、“本科生蹲组科研训练”等,推进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在“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发展个性”的指导思想下,形成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学科课程群,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高水平师资、课程体系、科学研究的培养制度下,化学本科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国家级、市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覆盖学生率超过90%;本科生年均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40-50篇(项);在各项学科竞赛中,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等,化学专业本科生屡屡斩获一等奖和金奖。

七、国际交流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注重加强国际交流,实施“国际化”培养。“国际化”培养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国际化和利用国外优质资源开展合作育人两个方面。在课程国际化方面,化学拔尖班的核心课程采用经典教材,双语教学;聘请外国专家、教授讲学、讲座。在利用国外优质资源开展合作育人方面,除了校级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外,学院依托于教师与海外高校、课题组的合作交流关系,已与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初步建立了联合培养的国际合作关系。选派拔尖学生赴海外学习,通过研修实习、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拓展其国际视野和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同时,利用学院的学科科研优势,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团队、打造学术共同体,为拔尖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研究最前沿、融入国际一流学术群体创造条件。

八、毕业情况

化学专业建立了毕业生培养质量持续跟踪调查机制,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大部分毕业生从事化学教育工作和继续读研深造,也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进入到企/事业单位工作。

师范毕业生服务意识强,98%以上的师范毕业生均能奔赴国家需要的教师岗位;发展潜力大,超过50%的师范生进入省市重点中学担任骨干教师,约20%担任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层干部及校领导;教研能力强,20%左右的师范毕业生毕业五年内在核心期刊发表过教研论文。

非师范毕业生40%以上的同学在国内升学( “化学拔尖班”同学继续深造率超过80%,且全部就读于国内双一流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15%左右的同学选择了出国深造,其中超过70%的同学进入QS排名前100的高校。不少从事学术研究或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已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才,包括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余金权、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陈国平、复旦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施章杰、齐家网创始人邓华金等。


返回原图
/